氢雄产学研专刊| 上海氢雄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合作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7-28 11:26

近日上海公布2021年嘉定区产学研合作扶持项目,上海氢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氢雄)申报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嘉定区产学研项目扶持资金。

嘉定产学研-我们.jpg

该申报项目是上海氢雄与同济大学共同成立的氢能燃料电池系统联合实验室的项目课题之一,针对前沿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所展开的校企研发合作和成果转化,以满足氢燃料车辆高续航要求。

VISH-52A.png

52kW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VISH-130B+logo.jpg

130kW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在嘉定区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会会上,我司代表向出席此次对接会的钟志华院士、上海市区科委经信维委以及工程院等领导详细介绍了目前上海氢雄与同济大学联合实验室相关课题推进情况。

成果转化.jpg

上海氢雄_副本.jpg

氢雄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经济效益高。大数据赋能产品性能,采用的控制算法能够精确控制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压力、空气流量、及运行湿度,根据汽车运行功率需求智慧匹配输出功率。配套的车辆采用客户数字直连氢能供应维保体系,实时监测系统运营状态,提供车辆运营最优解决方案。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用的是氢气,排出的是纯净水。当系统运行时,氢气由瓶口阀流出,流经减压阀和比例阀进行压力调节,进入电堆阳极流道;同时,空气从外部进入过滤器过滤,经过空压机、中冷器、增湿器,进入电堆阴极流道。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一起参与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燃料电池控制器(FCU ) 根据整车负载与功率需求,实现对燃料电池电堆工作模式控制。电堆经过DCDC调频稳压后,输出到驱动电机,驱动车辆运行,并最终生成洁净的水和空气排出。

上海氢雄与同济大学在燃料电池前瞻应用方面进行产学研合作,并在2019年共同成立同济联合实验室,目前已完成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燃料电池一体化控制器等产品开发。其中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项目核心知识产权已申请发明专利保护,并已经进行项目成果转化。

一体化控制器.jpg

一体化控制器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安全环保,性能优越,输出功率恒定,系统操作灵活稳定,几乎不产生震动和噪音,可广泛应用于商用车、工程机械、热电联供、船舶、无人机等领域。

上海氢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深圳市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雄韬氢雄)全资子公司,借助雄韬氢雄区域化布局,目前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已广泛运营于上海地区的物流车、大同、武汉、广州、佛山和荆山地区的公交车,以及阳泉地区的重卡,合计240辆燃料电池车,累计运行里程已超过1000万公里。目前正有70辆燃料电池大轿车正在交付中。

雄韬氢雄始终重视与重点高校在燃料电池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并致力于相关成果的落地转化工作,推动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雄韬氢雄已分别与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及武汉理工大学在燃料电池前瞻应用、材料、系统联合开发、关键零部件方面展开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前不久,雄韬氢雄与武汉理工大学就燃料电池氢喷射器项目展开成果转化,未来将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车辆。